
听说鲁迅笔下描述的水乡古镇节日场景,今日依旧可以在绍兴见到。春节时,我们就来到了绍兴,首选安昌古镇想去体验一下千百年来的绍兴民俗风情。天气寒冷,屋檐上的积雪尚未融化,我们漫无目的在古老淳朴的老街上闲逛,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祝福气氛,不知不觉中就被一派喜庆祥和、纯朴如初的水乡地方风情所包围了。
安昌的水乡古镇建制保留得很完整,沿河老街有三公里长,十七座跨河的古桥,一批旧式的台门建筑,富有特色的河埠街景,都值得你去细细品味。安昌古镇的空气中浸润着醇浓的黄酒气息,河埠头爬满了青苔,光可鉴人的石板路,密如蛛网般的水巷,还有河中“吱呀”作响的乌蓬船,船老大都戴着清一色的乌毡帽。
淳厚的民风和乡情,确实在古镇得到了保存与延续。沿街家家户户大门上倒贴着鲜红的福字,狭长的廊棚里随意挂着自制的腊鱼、酱鸭和一串串腊肠,乡民忙着打年糕、裹粽子、串腊肠、扯白糖,成群的孩子们像一阵风似的在长长的走廊里追逐打闹。还有的就站在屋檐下放起了鞭炮,径直把烟花爆竹丢去河里,水花溅起来很高,引来了阵阵笑声。
下午的温度有所回升,部分积雪慢慢地融化了。我们不敢去走那湿滑幽深的小巷,就漫步在廊棚下,走累了就坐下来泡壶茶,静静地坐着任由过往的行人三三两两地从身边走过,悠闲地看着三里老街上形形色色的人来人往。这条明清长街还基本保留着当年古朴典雅的的水乡风貌。一条街河由西向东流贯了整个古镇,河南为民居,河北是商市。
安昌古镇的民居都是粉墙黛瓦,鳞次栉比的一大片。一路铺陈的廊棚,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,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,姿态各异的拱桥石梁,古老凝重的台门,幽深僻静的弄堂,临水而唱的戏台,高高低低的酒旗迎风摆动,晃晃悠悠的乌篷慢慢远去。排门店铺全部面河而开,店前有雨篷延至河边,岸边的路面一律用青石板铺就。古朴祥和中,弥漫着的是一种家居的平常。
老街上都是些极有特色的小店:敲洋铁皮的老伯伯自顾自地专心工作,理发店有极老式的木摇椅和工具,一身白大褂的剃头师傅如在电影里一般,杂货店里都是些廉价的日用品,小吃店散发着包子香味的蒸汽在老街里慢慢弥散开来。小街展开的是一幅幅真实的生活画卷:洗拖把的妇人,晒太阳的老人和小狗,嬉笑的孩子们,还有河里呷呷叫的鸭子。
白天的人声鼎沸一到傍晚就戛然而止,安昌古镇又呈现出普通水乡小镇惯有的淡泊。小桥、流水、人家,这里有一种难以再寻觅的朴和真。安昌是个以“青、灰、白、黑”四色组合主色调的古镇,斑驳的老墙、褪色的木门、简化到只由几块石板拼接的古桥,深沉而内敛,给人以水墨写意般绵长的回味。悠然和闲适里,能清晰地触摸到一种熟稔的亲切平和。
在安昌古镇,你尽可以浓浓地体验一种温暖的真实平常,这里没有讨厌烦人的商业氛围,没有摩肩接踵的游客,也没有导游用喇叭大声解说,更没有旅游景点常见的所谓纪念品的兜售。在这里,你完全可以静下心来细细地观看,静静地品味。安昌,似一帧淡墨疏笔的小品,在江南水乡的古城绍兴一隅,将日子打发得似流水一样平常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