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山位于青岛市即墨城区西隅4公里处,主峰海拔211米,人称马鞍山。山体以安山玢岩为主,呈灰绿、灰褐色,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。
自唐以来,马山逐渐发展为重要的宗教场所。至清初,成为即墨境内道教之大丛林,许多生动的民间传说更增加了其神秘色彩。如今的马山是一座地质宝库,自然景观丰富而独特,主要有柱状节理石群、硅化木、沉积构造、接触变质带及水撞崖等奇特的地质现象。许多地质专家称其为“袖珍式的自然地质博物馆”。1994年,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主要景观有状节理石群、硅化木(木化石)、千佛洞、即墨大夫雕像和进山门等旅游景点。
柱状节理石群
亦称“马山石林”,系中生代白垩记火山爆发时安山质岩浆在地下冷凝收缩而成,呈四棱、五棱或六棱柱状。此种节理多发生在玄武岩中,像发育如此之好、规模如此之大的安山质火山岩柱状节理世所罕见。该地质现象对于研究火山运动的规律及山东半岛地质演化,具有重大科研价值,可与闻名的英国玄武岩柱状节理“巨人堤”和美国响岩体柱状节理“魔鬼塔”相媲美。
硅化木
硅化木广布于马山周围的沉积岩层中。据专家考证,早在一亿三千万年前的中生代由于地壳变动,在高温、高压、断氧的特定条件下,形成了化石。其木质构造,属松柏类的南洋杉科。目前展厅内硅化木树干长13米,平均直径达0.8米,硅化完全,年轮清晰,根枝疤节保存完好,极具科研价值。
玉皇庙亦称“聚仙宫”,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,在全盛时期,曾是道教龙门派的第二祖庭。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。殿内塑像形象各异,栩栩如生。整个建筑红柱灰瓦、雕梁画栋,风格独特。